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品牌汽车崛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品牌汽车崛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7年,通过个别倾泻式巨量销量品牌对市场的冲刷,国人的车市会在2018年反思并导致汽车文化和汽车消费开始走向健康的方向。出尽风头的2017年以销量自沾自喜的品牌会因为质量问题的雪崩式暴露成为车市走向健康发展前倒在重机枪阵地前的炮灰。
不仅仅是汽车。应该说是大量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被输出。轮船走在最前列,但现在船市不景气。高铁确实好,但是资本要求太高而且是国家行为。
汽车是核心技术和劳动力结合比较好的输出物,大量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竞争力。原因我认为是:1.全球化市场导致丰富的国际化供应商2.越来越强的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3.第一轮自主品牌低端产品的升级。
上汽的乘用车今年国内做的很牛逼,他们的拳头产品应该是rx5和zs,有颜值有技术。但老外并不全喜欢suv是个问题。
上汽大通是个亮点,其产品覆盖范围广,有轻型客车,货车,mpv,皮卡,大型suv,个人觉得他的皮卡会成为全球的焦点。
广汽的不谈了,做出来的再好都是日本灵魂。
一汽管好国内就不错了,他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代工太多没有自己的核心品牌,人才流失也太快。
长城快不行了,他在国内也是低端代言,别说国外了。看他推出的高端产品不被市场认可就知道了。魏出来也只管走低价路线了。
也许吉利会再次异军突起。但他走的不见得是自主品牌路线?也许他会走国际化并购然后全球布局。
从各车企的布局看,最有战略眼光的应该是吉利。最能突破海外市场重围的可能是大通。
对于“吉利汽车并购像联想,研发像华为”的言论,不真实。吉利,可以说既不像联想,更加不像华为。从评价来讲,吉利比联想“壮实”,却不如华为,存在优点,但也有缺点。李书福一手打造的汽车巨头企业,未来也将面临“新挑战”。
一、吉利不像联想,也不像华为。
如果说吉利像联想,那么说白了就是笑话吉利就是一家做外壳的企业,毕竟联想最为拿手的就是“组装”,并且联想成功以后的海外收购,都可以说是及其失败。现在,可以用“自身难保”形容现在的联想,发展也越来越差。但是吉利与联想不同,几笔大的收购都是比较成功的存在。
2010年上演“蛇吞象”收购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现在吉利持有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当然,这笔海外收购,也是吉利打响“知名度”的有名的一枪,自后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了9年时间,现在来看这笔海外收购,也是成功。所以,要说“吉利并购像联想”,其实一点都不像,吉利更优。
那么至于“研发像华为”呢?也是不像。华为一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高达几百亿,甚至说全国投资研发费用最多的公司就是华为,但是吉利呢?2017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是4亿港元,2018年上半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是2.65亿港元。吉利与华为之间就研发费用而言,之间的差距能够达到100倍,投入的费用远不及华为。
所以,要说“研发像华为”,一点儿也是不像。每年百亿净利润,仅仅投入几亿元去搞研发,没有华为那般专研。
二、吉利将在新能源汽车趋势下,面临新挑战!
如果说未来汽车行业将有着怎样的变局,可能都会说将会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驾驶技术”将会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吉利呢?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人工智能驾驶技术,都没能走在行业的前言。
虽然,2018年吉利开始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但是从科技攻克的能力来讲,已经落后于同行业专注新能源洗车领域的公司。而新能源电池就好比是发动机,技术也是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够研发成功。而吉利想要在这一块进行突破,已经落后于人。后期只能是投入更多的资金,大力搞科研攻克才行。
所以,李书福一手打造的吉利,将在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下,面临新的挑战!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品牌汽车崛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品牌汽车崛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3xqt.com/post/1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