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主品牌进入汽车领域了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自主品牌进入汽车领域了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没有上市,上市的是三个子公司,分别是一汽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业务领域包括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服务、汽车零部件、金融服务、汽车保险、移动出行等。集团直接运营红旗品牌,同时拥有自主品牌一汽解放、一汽奔腾等品牌。
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正催生“马路上的革命”。其中智能化和网联化普遍被认为是晚于电动化之后发展的内容,然而,近几年自主汽车品牌频繁布局,在推出具有联网功能和智能系统的产品。从最早上汽和阿里合作的斑马智行,到现在长城、吉利、广汽纷纷推出的智能驾驶系统,这些企业或自建团队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以求在车联网领域占得先机。
自主品牌中有一部分车企在车联网方面的模式是与国内三大互联网公司BAT进行合作,例如上汽和阿里的合作,广汽和腾讯的合作等等,在BAT公司里面其中阿里巴巴生态完备,生态内的企业数据互通,合作紧密,互相共荣,兄弟公司似兄弟部门,接入阿里巴巴的生态环境(地图、音乐、支付、生活服务等),阿里的前瞻性与不计收益的长期投入,斑马智行已落地产业化运营,有近百万的装机量***。腾讯的车联网布局比较晚,处于一个追赶者的地位,社交是其最大优势,但在车联网方面仍不够专业,但姿态较低,愿意配合车企开放核心能力和生态***。百度技术深耕多年,在车载应用场景掌握了图像识别、人脸跟踪、语音合成和主动推荐等多项核心技术,其中在语音识别领域,百度已经做到基本与科大讯飞比肩,语音的交互体验也是BAT中做得最好的。
目前自主品牌与BAT的合作如下:
和一些自主品牌选择了和互联网公司深度合作的道路不同,比亚迪、吉利、长城或在内部或在外部自建团队的模式。比亚迪的Dilink系统从最初开始搭建到最终落地,历经了三年的时间。三年时间里,比亚迪的数百名工程师编写了数百万行的代码,其中新增了103万行的Android程序,把车上的传感器信号封装成数百个标准的API开放出来,制成开发者的开发工具包。与比亚迪将车联网的相关部门放在体系内部的做法不同,2016年,吉利在集团体系之外独立成立了一家公司——亿咖通。如今,这个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的庞大团队,正在夜以继日的为吉利上百万的车主用户打造名为GKUI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引入了百度、腾讯、小米、京东、喜马拉雅、高德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这样的融合能力在目前的车企中还是比较少见。 和吉利类似,在体系外成立独立车联网公司的还有长城。7月15日,在河北保定,长城汽车的大本营召开了一场以“G往开来,为AI出行”为主题的发布会。会上,长城发布了GTO(GreatWall Totally Online)全域智慧生态战略。在长城的车联网阵营里,囊括了腾讯、阿里、百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和高通8家合作伙伴。长城将其称为“汽车史上最强大的朋友圈”。
当前,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在车联网领域进行布局。其主要的模式分为自建团队和外部合作。
这两大模式各有利弊,自建团队对于车企来讲投入较大、开发周期较长,例如吉利和比亚迪,基本都在推出产品前进行了2—3年的系统开发。 但其优势也很明显,这使得车企作为主导,有效的融合各方***,更有利于车联网系统和汽车的底层电子电气架构进行深度结合,打造出真正与众不同的系统。 和第三方合作的模式是目前更多自主品牌***取的策略,其优势是可以使产品快速落地,在短时间内构建起生态场景和体系。但缺点是导致车企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高,不利于自身能力的积累。此外,选择绑定一家供应商合作也会导致应用生态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必须靠谱!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引领者,连续六年获得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实力毋庸置疑。比亚迪这家企业从创立起,就是一家钻研电池技术的企业,所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期比亚迪重磅推出的刀片电池,更是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续航,进行了完美的均衡。比亚迪汉EV将成为第一款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车型,势必会有相当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所说,会将“自燃”两个字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去。
感谢邀请,这里是亚洲新能源汽车网,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新媒体服务平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的国产汽车好不容易得到了进步,在与合资车以及国外汽车品牌竞争时也有了足够的资本。
但是自主品牌的跑车这一块,仍旧是我国汽车史上的一个空白。也正是如此,国内消费者一直期待着自主品牌超跑的到来。
在国产造车势力中,自主品牌超跑空白的填充,大家一直寄希望于比亚迪和吉利。也只有这两家车企的实力,能给大家一些期待。
特别是比亚迪,这几年的积淀和成长,让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一枝独秀。而其代号为“汉”的超跑***一出来,自然也是备受关注。
在前不久的上海车展上,比亚迪E-SEED GT超跑的推出,无疑是让人眼前一亮。不但车辆各项数据可圈可点,就连车辆的外观内饰等设计也能吊打一众著名车企。
在大家看来,未来比亚迪“汉”超跑,肯定会继承比亚迪E-SEED GT超跑上面的设计元素。未来的比亚迪超跑“汉”,不但在外观性能方面能让大家心满意足,就连价格方面,也会让大家拍手称快。
比亚迪E-SEED GT作为国产超跑应该是最靠谱的一台,但也别抱有高质低价的期望,这台车象征意义更大。
E-SEED GT是否可靠首先要看驱动系统,这台车预计会有两种动力版本,分别为纯电和插电式混动。
①·纯电汽车比亚迪在单一领域内有绝对话语权,可以尝试除比亚迪以外是否还有第二家能集电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三大总成垂直研发生产的车企,以现有数据仅此一家。众所周知强劲的动力元、优秀的传动元有很多知名供应商,但优秀的总成不一定都能够匹配出[_a***_]的效果,尤其是加入控制系统后也是对稳定性的考验。
比亚迪垂直生产核心总成对各自参数的掌握程度绝对是100%,在两大总成的匹配以及与控制系统的优化方面能够做到极致,尤其是E-33111平台高度集成后已经成为一体化的平台,其中包括各个等级的汽车平台。
以这种高度集成的平台造车显然稳定性更高,至少不是所谓的新势力品牌包括特斯拉可以媲美的。
其次镍钴锰酸锂电池成组能量密度达到160GW/KG,在敢于公布数据的车企中目前最高;其电池组稳定性在业界也是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高温稳定性要比某些超跑使用的镍钴铝电池高数倍,因为点着了车也没烧着电池组,核心三电有保证剩下的只有作为超跑是否有操控了。
而汉目前还没有开放试驾,只能预测为汉斯作为奔驰运动组的前专家***的平台并不会让这台车令人失望,在比亚迪的风洞实验室和智能悬架测试平台上打造至少不会差。
②·插电式混动系统可以说是目前最理想的超跑动力系统,其稳定性可以参考542平台的唐和宋,至少在经历了几年的市场验证后质量还是足够稳定的。电驱系统前后双电没有问题,多出的BSG发电启动一体机与发动机集成实现了轻混的节油和高效点火,不过542的BSG电机与一般的轻混不同,而是更像F1。
BSG电机源自F1赛车的技术,足够大功率的B电机可以在加速阶段***发力,其次F1上的混动系统还能***增压器提高增压效率;不过汉属于强混可以利用电动汽恒扭矩起步,在起步后再利用电机将发动机带到高转速启动扭矩输出会更加直接,这是542的特点。
至于内燃机方面汉预计会搭载已经点火成功的全新2.0T直喷机,参数如何还没有实锤信息,不过热效率能达到38%估计至少会向一线国产2.0T看齐,***汉实现的2.9秒破百还是能做到的。
纯电、混动两种技术平台比亚迪还是可以吹些牛的,最起码技术是吹牛的资本,汉的表现应该不会令人失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主品牌进入汽车领域了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主品牌进入汽车领域了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3xqt.com/post/4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