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内饰解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内饰解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很高兴能为你作答,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结构组成,我认为主要有司部分。分别如下:
1.电池组,这个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如LG,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厂家。
2.管理系统,这个不仅是对电池组的充放电进行管理,还有车辆的安全系统进行管理,自动驾驶系统等等一些管理模块和软件。特斯拉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中部分锂电池坏了,不影响整个电池组工作。
3.电机,这一块儿也是核心组件。比亚迪领先行业的地方就在于电机部分,不但要有稳定的寿命,散热,还要有高转速,强大的扭矩的特点。
4.底盘结构,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就跟燃油车一样,常见的如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大众的MBQ模块化平台等,都是底盘结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一点帮助,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买车用车知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整体结构相似,主要包括车身、内外饰、动力及传动系统、底盘结构这几大部分。
1.车身
与传统汽车几乎相同,一般车身由数百个钢板冲压件焊接而成,然后经过电泳、喷漆等工艺获得美观、耐腐蚀的特性。是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
2.内外饰
与传统汽车相同,将各种零件安装到车身的响应位置,如座椅、仪表、顶棚、各种护板和电子元件等等。
3.动力及传动系统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传统汽车由发动机、变速箱等组成,而新能源汽车则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单元)。同时,因电机的无级调速和扭矩输出特点,一般也没有变速器,取而代之的是单级减速器。
以上图片分别为电机、电池、电控单元、减速器。
谢谢邀请,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能源,得到了国家和国际的大力提倡,无论是各国制定的禁售燃油车规划,还是我国的双积分政策,都体现了大势所趋的未来前景。那么。新能源汽车包括哪些结构,和燃油车有什么不同呢?本人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认识。
首先,从动力源对比,传统燃油车动力源为内燃机燃烧汽油、柴油等提供动力,排放的汽车尾气也是造成污染的原因;新能源汽车是***用电池组提供电能来驱动行驶,节省了内燃机等结构,过程环保无污染,是得到国家大力提倡的重要原因。
其次,如图所示为新能源汽车的内部结构包括交流充电机接口、直流充电机接口、车载充电机、高压配电盒、DC/DC、DC/AC、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压缩机及其控制器、转向助力泵及其控制器、电暖气、蓄电池、整车控制器等等其他低压控制元器件,其控制原理在图中也已清晰的显示出来了,大家可以学习着了解。简单来说,主要的结构如下图:
本人从事新能源汽车配件的结构研发工作,会后续在个人头条号中介绍相关结构的功能与作用,与大家一起学习与成长,谢谢!
坦克,陆战之王,开始出现于一战战场,名曰马克1型,由英国人研发投入战斗,后来二战中的德国发挥装甲部队的机动特长,开发全新战术名曰闪电战,坦克于此正式开始成为战场不可取代的力量,坦克主要用于掩护步兵进行作战和消灭敌方装甲力量。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面前是几乎无敌的存在,而坦克内部则由至少四名成员控制,他们在坦克内部作战的空间是怎么样的呢?
坦克,至少由四名成员组成,二战坦克则普遍是五人成员组,他们分别是驾驶员,通信兵(现代坦克取消了该职位,由车长兼任),车长,装填手和炮手组成。他们在坦克中的位置各不相同,通信兵和驾驶员位于底盘前部,其他三人则在炮塔当中。驾驶员的位置最苦逼,他的位置是整个坦克装甲最厚重的位置,但是一旦被击穿,当场去世,且位置极为窄小,坐下后甚至连转身都做不到。
炮塔的空间也很不是很富裕,但是装填手的位置还是相对很宽敞的,毕竟装填手需要转身拿取弹仓内的***在进行主炮的装填,需要空间转身,而车长的位置其次,有个座椅能坐着,平时需要探出头观察外部情况(该举动十分危险,很容易被对面的机枪等武器蹦了)炮手的位置最小,他只需要在车长指挥下控制炮塔旋转和主炮开火任务,不需要太大的空间,现代坦克空间相比二战其实总空间没有变大多少,但是因为模块化布置的关系,为成员组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所以感觉会空间更大一点。
一个字,窄。无论是过去的一战二战坦克,还是当今的现代坦克,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坦克制造在进步,坦克的人机效能不断地提升,但坦克的内部空间扩大缓慢
(苏联二战后装备的IS3坦克的驾驶舱内部图,可见十分狭窄,视野不畅)
坦克内部空间的大小受以下几个要素的限制,一,横向上的大小——车体宽度及炮塔座圈的直径;二,纵向上的大小,炮塔顶高度,车底高及[_a***_]系统占用高度:三,内部装备武器及人员数量。
首先,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大小很好讲。将现代苏系和西方系坦克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苏系坦克内部空间都普遍十分狭窄,即使使用了自动装弹机,将副炮手从战斗序列中踢出,留给其余乘员的活动空间仍然十分有限。
(苏系坦克普遍存在外形低矮,内部空间狭窄的问题)
图为***M60A3主战坦克的炮塔内部空间图,可以看到车长与炮长的位置可以说是相当的拥挤。装填手则有相对大一些的空间来操作。但也要注意M60A3的车高高达3.2米。我军现役的96式坦克则只有2.3米高。苏制的T-55/54与我军的59式坦克也只有2.4的车高。这样看来谁的目标更明显也是一目了然。
对于数十吨重的坦克来说,其内部空间并不算大。尤其是苏系坦克,它车体要比西方主战坦克小,其炮塔的座圈直径也小。炮塔内不光要有人员的空间,中间还要加个主炮的装填装置,炮塔周围的炮壁上还要装各种设备,其实还是很挤的。但由于坦克成员在操作过程中,除了装填手之外,其他们的活动范围幅度并不是太大,因此,每一个成员的相对的独立空间还是够用的,乘员可以360度活动;但也不要过于乐观,基本上人在座位上距离其四周的炮塔内壁加装的各种设备只有约几十厘米的空间。一旦在野外遇到路况不好,颠簸时还要注意固定自己的身体,防止被颠起来身体部位撞到四周设备,同时开火的时候也要注意固定身体。当然,这也限于成员的体形。身高体宽的会觉得很拥挤,甚至进炮塔都会觉得困难。
这张据说是T-72坦克内部的空间图,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看到的坦克乘员的内部空间到底有多大。基本上不比上中学时一个课桌空间大多少。
个人曾体验过我军96A坦克的炮塔内部及坦克博物馆的59式坦克内部。首先两型坦克分别是我军战后一代产品和二代半产品,59式成员为4个,96A则为3个,减少一名成员的主要原因是96A配备自动装填装置,这样装填手就可以不用单独配备了。但59式坦克需要装填手,因此其内部空间比96A坦克要拥挤多了。不过96A内部也不是太宽敞,无论炮长还是车长的位置,其每个人的空间不会比上学时你的座位空间能大出太多。
前苏联时,其装甲部队会优先选择一些中亚地区的士兵,因为他们身形较小,比较适合车身低矮的T系列坦克。而西方的主战坦克例如豹II、M1A2、挑战者等等,这些坦克其吨位都超过60吨或接近60吨,还是***用焊接工艺的制造的炮塔,其内部空间要明显大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欧洲人的体形高大,另外配自动装弹机坦克也少。4个高大的乘员需要的空间肯定比苏式坦克铸造的蛋塔半圆型炮塔要大一圈。举例美军M1系列主战坦克中,只有装填手的位置是最宽的,因为他需要站立操作,空间不够装不了弹。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西方坦克虽然重量大,体积大,但其防护水平并不比苏系坦克要强出多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内饰解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内饰解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3xqt.com/post/7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