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产无人问津汽车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产无人问津汽车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是龙珠在中国无人问津,而是龙珠最火的时代是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初期。
现在最火的***日漫是海贼王和火影忍者,而七龙珠呢,是早期90年代的时候传进国内,那时候非常的火爆,所有的学生都在看七龙珠,不断追着他的更新。每一个孩子都以有一整套七龙珠***为梦想。
有这么一款车,他身披奔驰的光环,从里到外几乎都是***用奔驰原装配件,内饰也是如出一辙,动力更是跟奔驰一样,根本就没有动过。但是现在半价卖都没有人要,这款车就是北汽的中大型SUV,北汽BJ90。
很多豪华品牌汽车跟国内车企合资之后,一般都会提供给国产车一定的技术,很多国内车企是借鉴研究消化,然后仿照生产出属于自己的产品。北汽BJ90可谓完全照抄奔驰GL,仅仅是换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外壳,然后生产就卖了。或者说北汽BJ90完全就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仅仅是把奔驰的库存车拿来换一个外壳就卖?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因为就算是库存车,有奔驰标志的加成,很多人也宁愿买奔驰库存车而不愿意买北汽新车。
北汽BJ90原本不生产民用车,它是专攻***选配的车型。但貌似这几年,***用车已经被红旗承包了,所以就没有北汽什么事了,于是北汽放开了销售权限,BJ90开始对普通老百姓出售。但是老百姓貌似并不买账,这款车官方指导价98.8万至128.8万,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半价卖,50多万就能提现车,但现在依然无人问津,北汽BJ90库存车成灾。
我们以欧洲畅销而国内无人问津的菲亚特500为例来分析
菲亚特500在全球超过100个市场皆有销售,其中80%的数量皆在意大利以外的地区售出,更拥有14.6%的欧洲市场占有率。而且从历史和名气来说,比起MINI和甲壳虫并不逊色。外观设计也可爱复古,但是在国内市场来说,菲亚特500可谓命运曲折、销量惨淡。那么为何这样一个欧洲市场的宠儿来到国内却无人问津?其中菲亚特品牌是否是主要原因?
品牌限制成为瓶颈
菲亚特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短,从早期的“大头鞋”菲亚特126p再到后期的南京菲亚特派力奥等车型,许多上了年纪的消费者肯定耳熟能详。但是最早的126p虽然普及度很高,但却是作为出租车被人们所熟知。
后期的西耶那和派力奥则以廉价和小毛病不断的形象闻名,最终南京菲亚特还因为各种原因分家。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菲亚特在国内的形象并不高端,也就难以承载菲亚特500这款车型。比起同样出身优越、自带宝马光环的MINI来说自然无法匹敌。品牌的限制成为菲亚特500的瓶颈。
产品力不够成为主因
如果说品牌成为限制的话,那么菲亚特500的产品力如何呢?答案是一般,一般的产品力在售价上却不一般。在国内能把微型车卖出20万以上的,我想可能就只有MINI了,但是MINI至少主打操控,本身产品力非常不错,精致的做工、宝马的光环以及成功的营销使得MINI一度成为小资情调的代名词。
菲亚特在中国不思上进!很多年没有创新,外观老旧,售后服务跟不上,发动机也一般,质量一般,想一想他能在中国呆下去吗!菲亚特在中国二战的时候卖给中国的菲亚特战机就是偷工减料,导致我国飞行员死伤惨重,也致使延误了抗日的时机!
菲亚特在国内确实非常尴尬,之前跟南汽合作,已经退出了一次中国市场,现在跟广汽合作,菲亚特品牌依然半死不活。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品牌弱,国内消费者对菲亚特太陌生了。品牌方面的宣传也比较少,不认识你这个品牌,谁还买你的车?
二是车型少,目前菲亚特只国产了菲翔和致悦,其实是同一款车型的两厢和三厢版本。车型太少了,没什么选择余地。
三是菲亚特的车品质不行。以菲翔为例,动力一般化,自动挡的变速箱很坑爹,油耗也不低。
大家好,我是简以极致,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极致的思想。
菲亚特汽车在国内为何水土不服?
——品牌认知力,菲亚特在欧美,虽然是历史悠久的老牌汽车厂商,旗下也有譬如玛莎拉蒂,法拉利等超豪华品牌,但就投入中国市场的家用车来说,无论车款数量,还是车型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没有在中国市场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精品车型匮乏,这里主要说是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目前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最需要的是SUV车型,和大的车型,这两点菲亚特一条都没能满足,目前只有菲亚特菲翔一款能销售的车型,两款进口车型以不和它车型匹配的高价,让消费者实在没有理由去选择它,这些原因都是菲亚特目前状况的原因,其实根本上就是不去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并对应做出反馈罢了。
求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产无人问津汽车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产无人问津汽车品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3xqt.com/post/7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