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越南自有品牌汽车价格查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越南自有品牌汽车价格查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Vinfast。
最近越南车企Vinfast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就暴涨,市值一度达到了86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五大的汽车企业。超过大众、通用、本田,国内蔚小理等品牌。
中国出口越南汽车品牌主要是华晨宇、北汽、众泰、北京等国产品牌。国产品牌的车已大量进入越南。尽管从中国进口的汽车数量大增,但中国仅是越南的第三大汽车进口国,排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之后。越南没有生产汽车,汽车市场全依赖国外来供应。
据外媒报道,当人们想到越南制造的时候一般不会想到汽车这个领域,然而这个国家一家叫做Vingroup的财团打算改变这种现状。获悉,它将推出这个国家的首个大型汽车制造品牌--VinFast。目前还不清楚这家新公司将量产的车型,但人们可以在今年十月份的巴黎车展上找到答案。
据了解,VinFast工厂已经在去年9月在Hai Phong开始破土动工。据这家公司的公关公司PFPR发布的声明了解到:“VinFast的产品将具有许多特点和价值:越南、风格、安全、创新和开拓。它的汽车将在高级设计、质量、动力、内饰和车主体验方面达到国际标准和客户期望。”
至于怎样的国际标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据越南《海关在线》近日报道,越南海关总局统计数据显示,8月越南进口原装汽车18279辆,进口额达3.854亿美元,这是越南有史以来进口汽车数量最多的月份。越南最大的汽车进口来源地均在亚洲,如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中国等。值得注意的是,仅8月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汽车就达10360辆,因此今年前8个月印度尼西亚超过泰国成为越南最大的汽车供应国。
我跟踪了媒体发布,越南海关公布的2018-2021年度,以及2022年1-10月份的原装汽车进口量数据。绘制了进口量数据表及进口总额数据柱状图。查找数据制表不易。
2018-2021年,2022年(1-10月)越南进口汽车数量变化图
2018-2021年,2022年(1-10月)越南进口汽车进口总额柱状图
之所以从2018年开始制表,是因为越南财政部2017年修订了进口汽车关税,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通知,整车设备进口平均最惠国关税税率从14-16%降低到7%(适用于9座以下轿车)或1%(适用于5吨以下的卡车),此外,针对零部件产品,取消汽车引擎、变速箱等19个税目的关税,这极大的促进了越南国内汽车生产和组装工业发展。
从2018年开始,越南进口汽车开始实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全年则受***肺炎疫情影响,原装汽车进口量和进口额下降明显。2021年则迅速恢复,2022年前十个月进口数据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进口数。
有意思的是,越南进口汽车的主要市场国为泰国和印尼,其次才是中国。如下图
数据源自越南海关***
这主要得益于东盟内部国家间的零关税政策。越南进口中国整车的关税约为47%-70%。相比之下,泰国和印尼车更有价格优势。而且,越南进口中国的整车以卡车和货用车为主,主要的品牌包括华晨和北汽等。不过,相信随着RECP的生效,中国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将会在越南市场更具竞争力。
据越南汽车日报报道,早在2015年,越南的原装汽车进口量就已达12万辆。越南主要从中国、泰国、美国、韩国等地进口汽车,其中中国不论是在金额还是数量上都是越南最大的汽车进口源地。
那么,今年越南原装汽车进口趋势如何呢。
据官方数据统计,今年前三个月,越南原装汽车进口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前三个月,越南原装汽车进口量达五千多辆。其中,仅在3月份,进口各种型号的汽车就有三千多辆。预计,接下来的时间里,原装汽车的进口量将呈持续上次趋势,来自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汽车将大量涌入越南市场。
今年3月,越南汽车进口额高达1亿多美元。很多汽车经销商已经符合越南***关于汽车生产、进口以及保修服务经营的相关规定,所以造成了越南原装汽车进口量迅速增长。
2017年,越南全国的汽车销售量达27万辆。据估计,今年,越南汽车的销售量将上涨。
虽然,目前摩托车依然是越南人民出行常见的交通工具。但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普及度将越来越高。
越南新闻报道,越南已经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口脱离了贫困,至少有1400万人口达到了中产阶级水平。新兴消费阶层所占人口总数比例不断上升。也就是说,越南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将发生一定的变化,高质量的生活将成为更多民众的追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越南自有品牌汽车价格查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越南自有品牌汽车价格查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3xqt.com/post/8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