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主品牌汽车18年销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自主品牌汽车18年销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1年9月,中国自至品牌乘用车销售82.1万辆,环比增长16.7%,同比增长3.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6.9%,占有率比上月提升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9.1个百分点。 2021年1-9月,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43.3万辆,同比增长31.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7个百分点。
2021年9月,中国自至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2%、52.0%和67.0%。与上月相比,中国品牌轿车、SUV市场占有率均呈增长,中国品牌MPV呈一定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保持增长,其中中国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增长依然最为明显。
目前SUV是国产品牌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灵丹妙药,不少品牌依靠SUV得到了喘息的时间,造成国产品牌SUV扎堆爆炸式发展。想不之间销量差距令人咋舌:哈弗H6全年销量40万辆,某自主品牌企业全年刚刚达到18万辆销量。H6一个车型比一个车企所有产品销量还要多。可以看出虽然SUV火热,但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从2012年SUV开始火热到现在很多品牌借着这股潮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有不少品牌没有跟上步伐远远落后,岌岌可危。
不能这么说。
怎么区分谁是一线,谁是二线?
论资产和历史,一线自主车企应该是:一汽、东风、上汽,和长安。
论总销量(含商用车和乘用车),一线应该是:五菱、东风和长安。
所以,从去年的销量看,一线的东风略有下滑;而二线的吉利则增长较快。
所以,并不能用一线上涨,二线下滑来区分。
斑马消费此前曾发文分析了2017年国内二线车企的状况。确如该提问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年,国内二线车企普遍过得不太好。
海马汽车全线产品都下跌得非常厉害,全年汽车销售下降超过35%。
此前,凭借SUV车型保持了持续增长了江淮汽车,2017年SUV的销量下滑幅度超过50%。
2017年尹明善卸下了力帆股份的担子,留下的是已连续两年汽车销量下滑的公司。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不好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相关公司的销售快报和业绩预告。
与二线车企销量下滑相反的是,上汽、广汽、吉利等国内一线车企业绩持续飘红,两极分化及其明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首先肯定是市场的原因。过去的几年,经济的增长、市场的需求、政策的***等各种利好因素叠加,确实让国内的车企过上了几年好日子。
另外一个,国内SUV市场的大增,自主品牌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在合资以及国外车企尚未反映过来时,已在市场上占领了先机。
再则,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发展,无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在品牌形象方面,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从2019年1月的销量看,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有上百家,但是正增长车企只有区区几家,可见形势更加严峻。
这五家企业都是自主研发能力相当强的自主品牌代表。论研发能力,长安首屈一指,连续七年汽车行业研发实力第一,吉利近年的发展势头也非常猛,2018年销量达到135万辆,打破了自身的销量记录。其它三家奇瑞、长城、比亚迪也各有特点。
汽车市场后面的发展趋势是强者更强,优胜劣汰。从以前的粗方式转变为高质量、高品位发展。
整体看来,国内汽车市场2019年形势依然严峻,形势并不容乐观,大淘汰赛才刚刚开始,决战时刻,自主品牌一定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自主研发为根本。
放缓是暂时的,随着国产汽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力不断提升,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探,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技术不断成熟,车市重归火热是时间的问题,但是很多小众品牌会在国内消失,比如力帆,海马,汉腾一类的品牌会被收购,破产重组。中国的汽车工业会更加强大。目前可以预料的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庞大,汽车出口也会不断创下新高,我国劳动密集能产业不断向东南亚南亚转移,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汽车也是必然选择。且国内目前具备做全世界汽车工厂的条件,零部件产业链完整,大量的汽车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等等。
国产近两年的进步体现在外观和配置,车身三大件只能说原地踏步,可以用不思进取来形容。销量只能说过的去消费层次大家心知肚明,买过不到一年后悔的大有人在,意想不到小毛病层出不穷,导致国产品牌的回头客于保值率都很低,真的希望我们的企业能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理念造出我们百姓喜欢的皮实耐造的好车。谢谢激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主品牌汽车18年销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主品牌汽车18年销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3xqt.com/post/92774.html